月圆渭水:昌邑之窗赴陕西渭南昌邑村采访记实

作者: Admin 分类: 岁月留痕 发布时间: 2008/9/17 22:49:53 ė3043 浏览数 60条评论
追梦阳光
与太平村的老人一起过中秋
    9月14日,中秋佳节,昌邑之窗网站李发宁、张晓东、张栋三人赴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采访坐落于渭水之畔的几个昌邑村,并与村民共度中秋佳节。
    一个在陕西渭南教学的老师在昌邑之窗上发了寻亲帖子,说他是陕西浦城人,他祖上是从山东昌邑迁徙到陕西的,到现在还说山东话,想通过网站联系老家昌邑地亲人。于是,我们决定中秋节去这个村子采访一下,顺便和村子中的老人一起过节日。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辗转渭南、蒲城,14日中午,终于来到了昌邑村。我们拿出从老家带来的月饼,和村中老人一起过了个难忘的中秋节。
    太平村位于蒲城西20里,清光绪年间昌邑丈岭乡的高家屯、孙家上滩、朱阳(今属北孟)等村庄的张、李、郭等姓氏村民迁徙来此地。这些来此地开荒谋生的人,尽管来自昌邑不同的村庄,但多数有亲戚关系,他们或赶马车,或徒步迁徙,奔波数月,一路乞讨来到陕西。他们落脚的地方,到处是一人多高的蒿子。他们白天开荒,晚上住在一个破庙里,如此一点一点开出可以耕作的良田。在冬季闲暇的时候,这些来此开荒的昌邑人想起了故乡的织机,于是找木匠制作了织机,发展纺织作坊。当时陕西当地的织机很落后,是绑在腰上用手来回倒梭子的那种,一天只能织几尺布,并且织出来的布匹很粗糙。而我们昌邑的拓荒者带来的先进织机不但织布效率高,而且织出来的布匹平整细腻,深受当地居民喜爱。于是他们用纺织带来的收入建新房子,置地皮,导致后来这些“外来户”把地买到陕西原住居民村子的边上。
    与丈岭人同一时期闯关中开荒的还有来自石埠、流河等地村民,他们分别在陕西蒲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扎根开荒、置地繁衍。因为这些来自数千里之外的“山东客”能吃苦、能干活,当地的陕西女人都不敢嫁给他们,怕嫁过来后跟着出苦力,而这些昌邑村的村民因为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不同,也不愿意娶陕西女人当媳妇,于是他们就逐渐形成了只和周围几个昌邑村相互通婚的习惯。这个习惯让这些居住在数千里之外的昌邑人的昌邑土话、礼仪习惯得以保留。我们和村民交流时,不但清晰地感觉到就是在和昌邑人说话,甚至能听出他们的丈岭腔,他们说“弄”为“nèng”。
    近几年,村子里又兴起了大棚菜,他们搭的大棚远近闻名,蔬菜不但销售陕西全境,还销售到北京天津等地,村民的房舍明显好于周围的村庄,人均收入比周围村民高出近一倍,蒲城政府还多次组织人来村子取经学习。
    午饭一直吃到傍晚,老人们还没和我们唠够,和我们诉说着先人开荒建村的辛苦,诉说着他们在关中创业的磨难,诉说着他们对故土的依恋。天逐渐黑了,我们不得不离开这个亲切的村子,乡亲们都来到道上依依不舍的为我们送行,我们从车后窗里,看到站在道口的乡亲和村子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次日上午,我们来到蒲城北部的又一个昌邑村--六合村,在村口碰到一个中年农民,我们说明来意,他立即操着一口昌邑腔说:“这村子的迁徙历史啊,问俺娘,俺娘今年70多了,他知道地多”,另一位正在菜园忙碌的妇女听到我们谈话后,就对着一个民宅的过道喊:“娘,老家来人了,昌邑地”。
追梦阳光
与六合村的村民共述先辈来陕拓荒建村的历史
    走进这户人家,一位慈祥的大娘迎了出来。房子盖得很气派,是一座宽敞的二层楼,一看就知道户主过得很富裕。大娘告诉我们,她和丈夫是刚解放那年从昌邑石埠葛庄来的村子,是投奔孩子的大爷来开(织布)机房的,而孩子的大爷是民国时期跟着孩子他爷爷过来的。她丈夫家姓初,是昌邑石埠史家庄,而早在民国初年,昌邑的张姓、初姓和葛姓等人家就来此开荒置地、织大机(陕西当地的织机是绑在腰上的,很小),当时村子中有一半以上家里有织机,他们的布匹都卖到延安等地,而八福村(六和村后的一个昌邑村)开着染房,周围的这些昌邑人聚集的村庄,都把织出的布匹拿到八福去染色,再带到城里销售。
追梦阳光
在初庆水家采访后与初庆水家人及邻居合影
    老人的儿子开了屠宰场,有自己的小车,他热情的开着小车到各家中接长辈到他家,让大家和我们一起研究村子的迁徙历史,建村故事,也让大家听听老家昌邑的变化,看看我们带来的昌邑画册。其中一位80多的老人是一个老织机匠,他高兴的和我们回忆他爷爷刚过来时是如何开荒种粮,如何找木匠做大织机,到外地卖布。还有几个年轻人告诉我们,说他们上几年到过昌邑,对我们的开发区和潍河还深有印象,说我们老家企业多,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很多企业,(经济)搞得很好。年轻人正说着,一位老人高兴地说:“你再过起(到昌邑)也带上我,我也待回起(也要回去)看看。
    因为要赶路返回,我们不得不离开村子了,开屠宰场的老乡见无法留我们吃饭,就提议要开车送我们去县城车站,在他的车上,我们打开包,发现里面不知什么时候装上了好多苹果,回放录像,才知道是开车送我们这个人的母亲偷偷给我们装上的,我拿出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很甜,很甜。这是数千里之外昌邑人用汗水种出的果实,这是远在关中的昌邑长辈给我们的心意…

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dongsky.cn/show_1039.html

0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请输入本文永久链接 show_1039.html 的数字部分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