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百年艰辛话沧桑

作者: Admin 分类: 文字天空 发布时间: 2012/2/17 13:37:11 ė2602 浏览数 60条评论
追梦阳光特别制作:昌邑之窗网站赴陕西“昌邑村”过大年系列报道(2)——陕西蒲城太平村《百年艰辛话沧桑》

视频播放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X736zMMSbM/


【黑场,出字幕:
曾几何时,苦难岁月背井离乡;
曾几何时,他乡创业艰辛饱尝;
曾几何时,沧桑巨变凯歌高唱!
【出片头字幕:百年艰辛话沧桑

【昌邑村空镜头
一百多年前,昌邑人走西口的历史,是一部饱含了血与泪的创业史,更是一部充满了艰辛和执着的人生乐章!在这场与命运抗争的历史中,昌邑人以坚韧和执着的毅力,在他乡的土地上,艰难扎根,执着生存,以昂扬的态势,写就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交响!

【村口聊天空镜头、村口田野夕阳落日空镜头
每每到了冬天,老人们喜欢安详的坐在路口,享受着冬日暖暖的阳光,回忆着那些逝去的沧桑。一百年来的故事,听说的,亲身经历的,历历在目,无法遗忘。从那些口口相传的故事里,我们正在触摸着百余年来的历史云烟。

【故宫、闯关东、挑扁担独轮车镜头、渭河平原
清光绪年间,山东昌邑大旱,民不聊生。为了生计,有人开始北上,形成了规模巨大的闯关东,也有人挑着扁担,推着独轮车,一边乞讨一边西行,从潼关叩关而入,来到了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渭河平原。

【陕西蒲城太平村 郭守学,祖籍昌邑北孟凰瑞埠】
当时来说,就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宣统元年,山东人过来并不是一当初下子落脚到这里,
有的跑到富平、临潼、有的甚至跑到甘肃省的。后来看到这地方人烟稀少,当时这是一片荒地,地方比较宽敞、地势较平、适合生存。从山东来的时候都是你认识我,我联系你过来的。
这么一通知,慢慢地都在这里落户了,后来逐渐发展到现在。
当时咱庄过来的时候是八家,现在是八百多口人,不到九百人。基本上是在1910年左右,也就是宣统二年左右来到的。但是这八家从山东走的时候是光绪年间,从光绪年间就开始从山东走,到最后聚集到这个地方就宣统年间了,也就是1910年前后。
当时都是挑着扁担要着饭,有套着车来的,有挑着扁担来的,但是各户的经历不一样 并不是一个路线过来的。最后聚集到这里,看着这个地方好,才在这里立村的。
【陕西蒲城太平村 英秀山,祖籍昌邑北孟凤凰屯】
俺家和俺老姑家是两家套着一个骡马车来的,多数是担着扁担,推着独轮车来的。不容易啊,三千多里路。步行来的要走三个月,一边走一边要饭。
我听老人说,最初过来在阎良,有几家山东人。老人一联系 听说这个地方好 吃的是白馍
常年是饽饽 老家那时候都吃粗粮,老人一商量“走!”结伴到这里转,考察,发现全是荒地,  地便宜,不值钱。以后老人商量,驻扎这里了。这些山东庄中咱昌邑庄来的算早的。
【陕西蒲城太平村 《月圆渭水》资料】
听俺舅和俺娘说,当时来的时候,蒿草长了一人多深,白天开荒,晚上住庙,把村子建立起来的。

【陕西民居,滴水瓦当,山东庄的民居】
从昌邑迁来的老乡们,开始在荒草丛生的土地上,开荒置地,脱嵴建房。这些泥坯草房,带有着浓郁的昌邑风韵。整座屋墙不见砖瓦,一泥到顶,冬暖夏凉。陕西关中一带的民居有着独特的黄土高原风韵。高高的院墙,东西两侧是单面倾斜的正房,不大的院落,在东西厢房的挤压下,变成了一条窄窄的胡同,下雨时雨水都顺着单面向院子倾斜的屋顶流到了院子里,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也就是至今流传的“陕西八大怪”中得一怪——房子半边盖。昌邑村的房子都沿袭了山东老家的格局,宽敞明亮的东西向北屋,暖暖的阳光透进来,在寒冷的冬日里,也可以尽情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

【昌邑老织布机、养蚕、纺织】
来到这里的昌邑人,在耕作之余,带来了家乡特色的经济产业。于是,纺织业开始在这里蓬勃兴起。先进的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陕西蒲城太平村 郭守学,祖籍昌邑北孟凰瑞埠】
咱这个庄里都是织布,来钱快,所以咱发展经济比他们好。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织布,用山东带来的铁织布机,就和织布厂似的。他们陕西人用小木机,这设备,在咱山东用来织围巾!
织得慢,布匹也很窄。咱一天能织四匹布,一匹是四丈,他们陕西人连四丈也织不了,四天织一匹布。当地人织的布是自己穿,咱们织布主要是卖。线是去收的线,有专门纺线的,那时候有纺线的机器了。

【革命电影镜头】
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进入陕北,蒲城的这些昌邑村开始秘密给革命区红军染织军用布匹。
现在来说在座的,他会、他会、我会织布,俺们都织过布。染坊也在咱村里有,织完了布接着染成八路军穿的那个衣服的颜色。这么好的布,八路军还捞不着呢。

【陕西蒲城太平村】
我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前面住的一个姓孙的,那时候织布,跑到宜君、黄陵(黄陵就距离延安不远了,属于延安),跑到那里把布送给八路军,他们把布买了,再把你送到这儿的山脚下,
他们不敢送你到山外面,因为这儿属于国民党管。

【革命电影镜头、胜利幸福】
这些军需品的供应保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大树参天,麦浪滚滚】
在陕西人眼里,山东人讲义气,遇事儿能抱团儿。所以,以外来人口身份的山东人,不但没有被当地人排挤出去,反而逐渐在当地扎根,变成了这方土地新的主人

【陕西蒲城太平村 郭守学,祖籍昌邑北孟凰瑞埠】
原来我也是听了老人说,这几个村庄解放前都闹土匪,经常来抢咱们。咱这几个村庄都联合起来,一个村庄来了土匪,一放枪这几个村庄的人都去了。要不这样的话,让人家欺负咱,咱立不住脚。

【夕阳空镜头】
在外界眼里,山东人恋家,不愿意离开故土。这些年山东条件好了,居住在陕西的山东人却少有回家。今天一席话,让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陕西蒲城太平村 郭守学,祖籍昌邑北孟凰瑞埠】
闯陕西为什么回老家(定居)的少,有几个原因:咱老家经常也不回去了,这是一个因素;
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人要生存 起码有几个基本条件,一是土地好,这个地方土地一片平原,都是黄土地。再一个呢,能源吧,北面都是煤炭,交通方面这里距离蒲城县城20里路,交通也方便。就因为这些条件,俺的老先人觉得这里能生存,所以就在这里扎根,当时弄点儿钱就置了地,土地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好。咱山东人在这里过得生机勃勃,已经相当可以了。

【蓝天白云,田野劳作,夕阳西下,蔬菜基地牌子,草木特写,花儿特写】
也许这些简单的聊天,并不能完整地还原那些刻骨铭心的历史,但是,却让我们越来越清晰的触摸到这一百年来昌邑人在他乡土地上写就的壮丽凯歌,也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在陕西关中安家落户的昌邑儿女,把他乡变家乡,传播着家乡的文化和科技,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结尾,字幕,黑场

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dongsky.cn/show_1449.html

0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请输入本文永久链接 show_1449.html 的数字部分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