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年画:民间艺术的奇葩

作者: 陈明 分类: 在西海岸 发布时间: 2019/3/28 23:12:12 ė3073 浏览数 60条评论

继3幅“胶南年画”成功亮相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开幕式演出之后,2018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民间绘画(胶南年画)创作成果汇报展于2018年年底在新区隐珠文化艺术中心开幕。59幅“胶南年画”借助现代民间绘画的独特艺术语言,展示了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新区经济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据悉,2018年1月,“胶南年画”获批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7月,入围国家海外文化交流精品项目。“胶南年画”以方寸画卷,五光十色地绘就出新区的乡情、乡音与乡愁,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面。透过一帧帧画作,其发展的兴盛轨迹历历在目。

胶南年画的起源

西海岸新区地处黄海之滨,系古琅琊之胜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滋养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华,孕育和积累了丰厚的民间艺术财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胶南年画在艺术百花园中绽蕾吐芳,呈现新姿。

新区人民很早就有过年贴年画的传统习惯。内容喜庆、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的年画一上墙,满屋生辉。新区民间很早就有一批擅长画年画的艺人,他们创作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年画。而有组织的创作活动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2年,原胶南县文化部门为适应农村文化工作需要,举办了一次大型美术基础知识和创作学习班,24处乡镇的30多名业余作者参加培训。学习班结束后,6名业余作者下乡体验生活,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创作培训,画出了十余幅质量好的年画,部分作品还参加了地区美展。这之后,原胶南县文化部门先后举办了40余期学习班,培训美术人员1000多人次。

原胶南县文化部门还多次选送基础好的业余作者到北京、济南、青岛等地参观美展,提高绘画水平。为加强对年画工作的指导,1985年6月,胶南成立了年画学会。

胶南年画的艺术风格是在不断突破中建立的。最开始,由于受地区习俗和作者文化素质的限制,作者画出的年画基本上处于一种模仿状态。1985年后,通过对业余作者生活经历和创作特点进行分析,创作者们找到了一些创作规律。由于业余年画作者普遍年轻,大部分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想象力和表现力强,而且从事行业种类多,生活丰富多彩,有很好的创作基础,但他们也普遍缺乏写实的基本功。因此,县文化部门在指导创作的时候,强调年画作者要自主选择自身熟练、喜欢又能“上画”的题材,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辅导教师只是在不违背作者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确定出能“上画”的题材后,作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画成若干幅小草图,从中挑选出作者和指导教师比较满意的,进行相互提建议,再由作者选出其中最喜欢、构思构图较好、又有把握的一幅,画成大草图和小草稿,完成后再相互研究,最后画成正稿。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既学习别人的长处,又保持自已作品的特色。不管提的建议如何,只有在作者理解并乐意接受的情况下,才可以改动,辅导教师不能把自已的意见或表现手法强加于作者。这样,经过创作人员长期不断的努力,胶南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胶南年画的艺术风格

胶南年画的艺术风格是独具风采的,不管是在现实与理想的浪漫结合上,还是在构图、造型上,以及在色彩上都别开生面,有一定的艺术特色。胶南年画较好地把现实和理想融汇在一起,讴歌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兴旺。胶南年画内容丰富,画面喜庆、祥和、欢乐、健康,看后使人感到格外亲切,既能增添生活的乐趣,又能增加奋发向上的力量。在《祖国万岁》为题的年画里,作者用一个“富”字概括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和美好期望,通过“飞天”“寿桃”“卫星”等形象,渲染了生活的美好和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把理想和现实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唱出了一曲“祖国万岁”的心歌,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从《人降春雨》到《丰收场上》,从《除夕夜》《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从《置》到《巧媳妇》,从《秦始皇登琅琊台》到《哪吒》……这些展现古今物质精神生活的年画,切实反映了新区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构图饱满是胶南年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作者把自己所经历的、所看到的和所想象的人事物,不受任何绘画技法的限制,满满地表现在画面上。农村姑娘牛增娥画的《扎糊棚》,采用局部组合的方法,把正常视觉无法一次看到的四面墙壁有机组合到画面中,家中男女老少从四个方向朝着画面中心忙,寓意福富满堂,人寿年丰,国民安泰,花开如意,喜庆有余,欢聚一堂。加之作品采用了一些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使整个画面丰富多彩,主次分明,确是胶南年画中的佳作。此画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又在《中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曾荣获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作品邀请展》二等奖。

胶南年画使用高纯度的原色,同时吸收国内外一些现代绘画流派的部分色彩特点,因而画面艳丽。如李增梅画的年画《菜园》,鲜艳的色彩统一了整个画面,但每棵菜中的色彩还有微妙的不同,加上菜园中身着红装的姑娘,以及小花小草及小鸟自身的颜色,使得画面色彩既统一又多彩,既鲜艳又不俗气。

胶南年画在造型上不求形似求神似,不管画面中的人或原物是否符合实际比例关系,只要人们觉得视角舒服,好看就行。尤其是动物,都画得很漂亮,常见的如鸡、鹅、牛、羊、猪、狗等,身上花纹及装饰图案,眼神及面部表情被赋予人格化,高低肥瘦、大小长短都根据画面而定,不受实际形状的限制,反映着作者内心对美的追求。

胶南年画运用简单、丰满、装饰的构图,跳跃、统一的色调,夸张的造型,创作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具体抽象共存的独特艺术风格,在美术界引起了重视。年画《如饥似渴》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水》杂志封面上发表后,在全国美术界引起较大反响。胶南年画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擦笔年画,吸收了水彩画、水粉画、西方古典油画、中国民间年画的一些技巧,以特点突出、印数多、覆盖面大,在全国同类画种的出版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杨文德的年画《海底世界》参加了全国第四届年展,并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他在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的《花开如意庆有余》印数达百万张之多。

胶南年画初展风采

胶南年画参加过全国、省、市及出国展览。国内27家出版社和多家报刊出版发表胶南年画作品数百件,数十位作者的百余件年画作品在全国、省、市级美展获奖,8位作者的11幅年画被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胶南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定为“年画基地”。

1989年1月,山东胶南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100余名作者的250幅年画、剪纸作品,引起了首都美术界的广泛重视。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等领导相继为展览题名。时任文化部领导为展览写了前言。胶南年画以内容喜庆、欢乐、吉祥,色彩热烈、鲜艳、丰富,构图饱满、浑厚,装饰、造型准确而略带夸张,面部形象逼真的特色,受到了美术出版界的赞誉。自197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第一张胶南年画以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家中央及省、市出版社出版了胶南年画。

1991年4月5日,山东省胶南民间年画展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隆重开幕。这是我国首次在阿根廷举办民间年画展。画展共展出70多幅年画作品。这些反映人民美好精神境界和独特审美趣味的年画引起阿根廷各界朋友和侨胞的极大兴趣。阿根廷全国文艺基金会主席奥斯卡·斯瓦拉参观画展后说:“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这么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人民美好的愿望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在画面上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青岛西海岸新区独特的地貌风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醇厚的风土人情为‘胶南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丰沃土壤,使其与其他地域年画相比更有特点和优势,未来产业化之路更加明晰。胶南年画这朵散发着泥土芳香和时代气息的小花,在新的时期里将以其特有的艳丽,在祖国艺术百花园里不断成长,展示风采。


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dongsky.cn/show_1649.html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请输入本文永久链接 show_1649.html 的数字部分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