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
2005年2月5日,春节的倒计时已经写在了回乡的返城票上。昌邑一中41级5班同学陆续已经从远方赶来,聚集在了一中门口,这个曾经走过多少次,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时隔多年,学校已经变了容颜,老同学四年未见,许多人已经不是昔日容颜,但是大家凑在一起的时候突然发现,曾经在一起走过的那段日子仍然难以忘怀,曾经一起欢乐和痛苦的往事依然记忆犹新,大家见面的时候,称呼还是曾经的称呼,玩笑还是当年的玩笑,时光把距离拉回到了1998,1999,2000年,还有一起走过的那个2001年的黑色的七月。
其实组织这次聚会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秋天的时候,就有同学给我发信息问我,什么时间聚会,并一再叮嘱我,到时候不要忘记通知他,这位同学当年在我们班里的时候并不是很活跃的,属于那种埋头苦读的那种,但是成绩并不怎么样,平凡到了几乎没有人还能记得他的名字。当时我在想,从高中毕业到现在已经是四年过去了,当初离开高中的时候,还在憧憬着大学的美好生活,转眼四年,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将告别自己的学生时代,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如果以后同学们没有了假期,再凑齐在一起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思考着,接通了北京付旭光的电话,跟他讨论了这个事情,都不约而同的决定要在这个假期组织这个聚会,于是,时间就排上了议事日程。
其实,我们同学的聚会几乎是每个假期都有的,但是并不是特别的隆重和盛大,几个要好的同学和老师,坐在一起也是很经常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聚会。我们的第一次聚会是在2002年1月的那个寒假,当时是我们毕业后的第一个假期,相对来说,同学之间的感情还是比较强烈的,说聚会,人来得比较齐。当时我正在一中复习,那天刚刚放假,复习的十多名同学都没有走,记不清当时来了多少同学了,只是隐隐的记得那天我们一共三张桌子,大家都玩的很尽兴,喝酒喝的隐约有些醉意,这是我对那段日子的记忆的片断。
以后的聚会都没有这次的隆重,来得人也不是很多,基本上都是比较要好的同学的小型聚会。今年的正月十四上午,我陪同潍坊晚报的记者去双台东永安村采访庙会,那天早晨走得很早,但是在我到达了双台后,接到同学的通知,让我组织一次聚会,但是我当时已经不再城里,只能通过远程电话遥控找人,等我回到成立的时候,来得人并不多,于是我跟我们的老团支部书记郭钰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人,其实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有局限性,我跟你关系不错,但是跟他关系并不是特别的好,但是你们之间的关系很好,那么,你们之间的联系就比较密切了,所以这种传递式的通知方式,很快就联系到了接近20个人,于是,这也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聚会了,那天喝酒喝得很多,当时让玉茹给我办些事情,于是死缠滥打的把她给请了来。
这次回来后,我就跟班主任刘老师把事情说了,大体订了腊月二十七,因为我觉得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可能还在外地或者返程的火车上,所以定的比较晚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有参加聚会的机会。也许这段时间的大学管理工作作的比较多,自己的组织能力也在不知不觉的增长,最早的时候我是独自通知,现在知道了连环通知的好处,也知道了群策群力的效率,所以很早便跟旭光商量,4号下午,昌邑的天气有些阴冷,我还有点儿感冒,但是为了聚会的联系工作,我让付旭光骑上自己的摩托,带着我开始了通知工作。首先,我要告诉我们的书记和班长,然后分头通知各自熟悉的圈子里面的同学,那天下午,短信不断的传来,有的是告诉我通知的结果,有的是转发给我的信息,通知我明天参加聚会,晚上我们统计的时候,大约有20多人能来参加这次聚会,虽然没有我们想想的多,但是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想法。许多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们遗憾的是不能参加同学的聚会了,我想,尽管不能来,但是我们的心都尽到了。在这次通知的过程中,我们拿着当年的通讯录,一个一个的打电话,发信息,只要能够通知到的人,我们都通知了。,能来的也都来到了聚会的地方。最后,我们初期定的桌子不够,又增添了一张桌子,那天,我没有数出到底来了多少人,后来我们问饭店的服务员,她告诉我们,一共来了三十二个。
天上飞的(飞行员)来了,海那边爬的(留学海龟)来了,这些同学中,许多我们四年没有见面了,有的模样没有一丝改变,有的则是容颜大改,刘海涛,早就听说他瘦了,今天见面的时候,真的有些不敢认他了,其他认则基本保持了当年的样子,看着熟悉的面孔,相会在陌生的一中门口的天桥上,我们撩起了当年的话题。人还是当年的人,姜在亮,张成功和聂乐鑫这些活宝们依然是铿锵三人行,来得时候也是一起来;刘江波,王有智,这些关系不错的哥们,依然有聊不完的话题;孙天伟,孙明辉,侯运华,王长涛……这些熟悉的名字,还有那个时代的幕幕往事,都在我的脑海里面不断的浮现。
聚餐结束侯,我们决定拍照片留下这个美好的日字。付旭光说,我们去一中拍摄吧,老地方,寻找当年的记忆,一呼百应,大家纷纷表示同意,于是,大家浩浩荡荡的进军曾经生活过得地方,在一中新的雕塑“创造未来”的下面,留下了三十二双写满记忆的眼睛,还有三十二副熟悉的面容。
流水不因为石头而阻,友情不因为距离而疏,时间作证!
我在想,这次一别,不知道下次大的聚会是什么时候,也许就是毕业十年的纪念会了,那时候已经是2011年,我已经不再年轻,我们都将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建设道路上的不可缺少的中间力量,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那时侯再次聚会能这么容易吗?那时候也许有人已经发家,当上了老板。有的人也许已经从政,成为造福一方的父母官,也许……那时候的聚会,不再跟现在一样,大家凑钱来聚会,也许会有人主动出这笔钱,真正的去实现那个曾经在课本上学习过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实现的苟富贵勿相忘的千古明言。也许那时候我们都多了很多的功利色彩,但是老同学在一起的时刻,却是我们内心最纯的时刻!
2005年除夕,写于山东昌邑双台角埠老家的炕头上
其实组织这次聚会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秋天的时候,就有同学给我发信息问我,什么时间聚会,并一再叮嘱我,到时候不要忘记通知他,这位同学当年在我们班里的时候并不是很活跃的,属于那种埋头苦读的那种,但是成绩并不怎么样,平凡到了几乎没有人还能记得他的名字。当时我在想,从高中毕业到现在已经是四年过去了,当初离开高中的时候,还在憧憬着大学的美好生活,转眼四年,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将告别自己的学生时代,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如果以后同学们没有了假期,再凑齐在一起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思考着,接通了北京付旭光的电话,跟他讨论了这个事情,都不约而同的决定要在这个假期组织这个聚会,于是,时间就排上了议事日程。
其实,我们同学的聚会几乎是每个假期都有的,但是并不是特别的隆重和盛大,几个要好的同学和老师,坐在一起也是很经常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聚会。我们的第一次聚会是在2002年1月的那个寒假,当时是我们毕业后的第一个假期,相对来说,同学之间的感情还是比较强烈的,说聚会,人来得比较齐。当时我正在一中复习,那天刚刚放假,复习的十多名同学都没有走,记不清当时来了多少同学了,只是隐隐的记得那天我们一共三张桌子,大家都玩的很尽兴,喝酒喝的隐约有些醉意,这是我对那段日子的记忆的片断。
以后的聚会都没有这次的隆重,来得人也不是很多,基本上都是比较要好的同学的小型聚会。今年的正月十四上午,我陪同潍坊晚报的记者去双台东永安村采访庙会,那天早晨走得很早,但是在我到达了双台后,接到同学的通知,让我组织一次聚会,但是我当时已经不再城里,只能通过远程电话遥控找人,等我回到成立的时候,来得人并不多,于是我跟我们的老团支部书记郭钰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人,其实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有局限性,我跟你关系不错,但是跟他关系并不是特别的好,但是你们之间的关系很好,那么,你们之间的联系就比较密切了,所以这种传递式的通知方式,很快就联系到了接近20个人,于是,这也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聚会了,那天喝酒喝得很多,当时让玉茹给我办些事情,于是死缠滥打的把她给请了来。
这次回来后,我就跟班主任刘老师把事情说了,大体订了腊月二十七,因为我觉得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可能还在外地或者返程的火车上,所以定的比较晚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有参加聚会的机会。也许这段时间的大学管理工作作的比较多,自己的组织能力也在不知不觉的增长,最早的时候我是独自通知,现在知道了连环通知的好处,也知道了群策群力的效率,所以很早便跟旭光商量,4号下午,昌邑的天气有些阴冷,我还有点儿感冒,但是为了聚会的联系工作,我让付旭光骑上自己的摩托,带着我开始了通知工作。首先,我要告诉我们的书记和班长,然后分头通知各自熟悉的圈子里面的同学,那天下午,短信不断的传来,有的是告诉我通知的结果,有的是转发给我的信息,通知我明天参加聚会,晚上我们统计的时候,大约有20多人能来参加这次聚会,虽然没有我们想想的多,但是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想法。许多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们遗憾的是不能参加同学的聚会了,我想,尽管不能来,但是我们的心都尽到了。在这次通知的过程中,我们拿着当年的通讯录,一个一个的打电话,发信息,只要能够通知到的人,我们都通知了。,能来的也都来到了聚会的地方。最后,我们初期定的桌子不够,又增添了一张桌子,那天,我没有数出到底来了多少人,后来我们问饭店的服务员,她告诉我们,一共来了三十二个。
天上飞的(飞行员)来了,海那边爬的(留学海龟)来了,这些同学中,许多我们四年没有见面了,有的模样没有一丝改变,有的则是容颜大改,刘海涛,早就听说他瘦了,今天见面的时候,真的有些不敢认他了,其他认则基本保持了当年的样子,看着熟悉的面孔,相会在陌生的一中门口的天桥上,我们撩起了当年的话题。人还是当年的人,姜在亮,张成功和聂乐鑫这些活宝们依然是铿锵三人行,来得时候也是一起来;刘江波,王有智,这些关系不错的哥们,依然有聊不完的话题;孙天伟,孙明辉,侯运华,王长涛……这些熟悉的名字,还有那个时代的幕幕往事,都在我的脑海里面不断的浮现。
聚餐结束侯,我们决定拍照片留下这个美好的日字。付旭光说,我们去一中拍摄吧,老地方,寻找当年的记忆,一呼百应,大家纷纷表示同意,于是,大家浩浩荡荡的进军曾经生活过得地方,在一中新的雕塑“创造未来”的下面,留下了三十二双写满记忆的眼睛,还有三十二副熟悉的面容。
流水不因为石头而阻,友情不因为距离而疏,时间作证!
我在想,这次一别,不知道下次大的聚会是什么时候,也许就是毕业十年的纪念会了,那时候已经是2011年,我已经不再年轻,我们都将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建设道路上的不可缺少的中间力量,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那时侯再次聚会能这么容易吗?那时候也许有人已经发家,当上了老板。有的人也许已经从政,成为造福一方的父母官,也许……那时候的聚会,不再跟现在一样,大家凑钱来聚会,也许会有人主动出这笔钱,真正的去实现那个曾经在课本上学习过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实现的苟富贵勿相忘的千古明言。也许那时候我们都多了很多的功利色彩,但是老同学在一起的时刻,却是我们内心最纯的时刻!
2005年除夕,写于山东昌邑双台角埠老家的炕头上
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dongsky.cn/show_339.html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