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现象(上篇)

作者: Admin 分类: 网海拾贝 发布时间: 2005/4/16 2:33:52 ė3965 浏览数 60条评论
●大众日报记者 刘同贵
以下为修订前的初始稿

      纵观中国大陆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承接境外产业转移,如今滚滚而来的该是“第三次浪潮”了。第一次浪潮,发轫自上世纪80年代,港澳产业大举向珠三角转移。广深之间的东莞作为承接转移的主战场异军突起,由农业大县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业基地和全国第三大出口创汇基地;第二次浪潮,蓬勃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台湾、新加坡产业大举向长三角转移。沪宁之间的苏州作为承接转移的主战场后来居上,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制造业中心和仅次于京沪穗的第四经济大市;如今日韩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已成大势,与日韩一衣带水的山东半岛首当其冲。在这汹涌澎湃的“第三次浪潮”中,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摆在哪里呢?

■■■潍坊现象(上篇)
——潍坊“承接产业转移”主战场解读

“山东的发展潜力比广东大多了!”

        时光倒流一年半。2003年6月,万众瞩目的山东省委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张高丽在历数山东方方面面的优势后,一语惊四座。长期在广东工作、来山东才一年有余的张高丽在如此郑重其事的场合,讲话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迎着一片惊诧不已的目光,他娓娓道出一番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大道理:大家都明白广东是怎么起来的。说到底不就是接受香港产业转移,靠三来一补”发家的吗?如今轮到日韩产业大举向中国转移了,山东与日韩隔海相望,是近水楼台就要先得月。香港毕竟只是一个城市,日韩可是两个国家呀,两个制造业强国,GDP分别是中国大陆的5倍和山东的5倍——如果向我们转移一部分,那就不得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的宏大构想。当今日韩产业转移,和以往两轮面向中国大陆的产业转移大不一样。转移的主体不同,所转移的产业层次也大相径庭。这是由循序渐进的国际产业转移规律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香港、新加坡和台湾均为弹丸之地,制造业一向有轻无重,结构单一,不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因此转移到中国大陆的产业,自然也不外乎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业。日韩与之迥然不同。韩国以资本密集型的重化产业为主,日本以重化产业和技术密集型的信息产业为主。日韩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要转移的就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了。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将是转移的重点。
        特别是韩国,目前正处于由重化工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而中国大陆呢,正在由轻纺工业向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迈进。在世界产业链条上,韩国正好领先中国一个环节,具有天然的衔接性和互补性。两国间产业的转移和接受转移,正可谓门当户对。

重化工业的突出特征是企业块头大,占地多。而且因为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必须大面积预留发展用地。像潍坊的海化集团,光主厂区就占地两万多亩,预留发展用地更是多达10万亩以上。参观海化生产区,不由得不为之感叹:要不是在这人烟稀少的渤海莱州湾滩头,哪里能有这么大现成的地盘?重化工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最为显著。所以包括日韩在内的发达国家重化工产业无不呈现集群式分布。

        真正意义的产业集群,绝不是像一堆土豆装进麻袋里一样,是一种简单的企业“扎堆”。而是类似大自然中生态链,通过产业上下游之间,整体与零部件之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相互依存、衔接和空间上的合理组合,由此带来低成本和高效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已构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位全国著名企业家向记者描述他在美国看到的化工产业集群:满眼纵横交错的管道和丛林般密布的化学反应塔,住在一座高楼上,无论朝哪个方向,都一眼望不到边。他发现,世界500强中至少有上百家大公司来这里“安营扎寨”。一家一家的化工厂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看起来各不相干,实际上息息相关:我的产品是你的原料,你的产品是我的原料,地上和地下管道相互串联,每一家企业只不过是越拉越长的产业链条上的一个节点。

        产业转移的“三次浪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较之前两轮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这次以重化工为主体的产业大转移无疑将更加波澜壮阔。重化产业集群要么转移不了,要转移就要“成群结队”。七零八落发散式地转移,必然导致产业链条的缩短、断裂和集聚效应的消失。“大兵团”变成单打独斗的散兵游勇,战斗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由此可见:没有足够而且集中连片土地资源的地方,地势不平坦的地方,不具备以大规模和强集中度为基本特征的重化工业转移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层峦叠嶂的山区根本容纳不下日韩重化工业集群的转移,唯有坦荡入砥的大平原才有可能成为承接转移的主战场。

        打个未必恰当的比喻: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仗打到最后已经没有小仗可打,要打就要打大仗,打震惊中外的战略大决战。高潮迭起的辽沈、淮海和平津3 大战役,双方各自投入的兵力都在数以十万计。这样的大兵团作战只有在大平原才能展开,地形狭隘的山区是根本无法排兵布阵的。这就难怪3大战役主战场都在幅员辽阔的大平原了。

        但你是否知道: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用枪炮打了53天,用电报打了将近半年。毛主席在转战陕北途中和在临时首都西柏坡,与黑土地上的林彪电报往来纵论辽沈大战,焦点就是主战场究竟摆在长春还是锦州。几番周折,最后雄才大略的毛泽东一锤定音,毫不动摇地坚持他一开始就提出的“置沈阳、长春敌人于不顾,专事锦州”的战略方针,才取得了横扫敌军如卷席、一举解放全东北的辉煌胜利。

        军事战场如此,经济战场又何尝不是如此!今天我们也不妨来一番“纸上谈兵”,看看在山东半岛承接日韩产业转移这场“大战役”中,主战场应该摆在哪里?

        空中鸟瞰胶东半岛,群山连绵,丘陵起伏。青烟威无一例外都是带状城市,正是背山面海的天然环境使然。搞工业布局的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样的地形地貌,连拓展市区都得开山劈岭、修马路有的还要打通隧道,即使国家不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政策,这样的地方又怎么能摆布开块头大、占地多、规模庞大的集群式重化产业?

        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明确提出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建设重化工基地的省市,无不选择在大平原集中布局,规划面积动辄几十平方公里。如广东在广州的南沙和惠州一带,江苏在沿江一带,天津在塘沽一带。道理是明摆着的:如果山东发展重化工选择在山区和丘陵之间分散布局的话,很可能为山东在今后吸引日韩重化产业转移的省际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埋下伏笔。
        目光掠过半岛,甩开青烟威一路向西,峰回路转,豁然开朗。车过胶莱河,莽莽苍苍的昌潍大平原奔来眼底。平畴漠漠烟如织,难怪当年郑板桥来潍县走马上任,生性笑傲山林的大画家,见眼前如此平坦不免失望和懊恼,怅然若失的心境下挥笔写下这首《恼潍县》:“行尽青山是潍县,过完潍县又青山。宰官枉负诗情性,不得林峦指顾间。”
        文似看山不喜平!而今工业布局的区域经济学家面对昌潍大平原就是别样一番心情了。尤为让人惊喜不已的是:沃野良田之外,这里还有大片大片等待“开垦”的处女地!
        矗立在昌潍平原的中心城市潍坊和天津颇为相似,市域沿海而市区不靠海。中心城区和渤海间横亘着大片荒凉的盐碱地,一望无际。再一望,还是无际。种庄稼颗粒无收的这片不毛之地,向来是潍坊的“北大荒”,长期以来不足为道,人们还为它隔断了市区与大海的亲近而耿耿于怀。
        然而在今天看来,驱车40来公里方可穿越的“北大荒”,就不仅是距离,更是潜力了!沿渤海143公里的海岸线,向腹地延伸40公里,2000多平方公里的滨海平原,加上447平方公里的滩涂和1999平方公里的浅海,共计4662平方公里、超过整个潍坊市域的面积可资开发利用。
        在国家紧缩建设用地、沿海地区土地指标基本用完、好多项目悬在空中落地无门的背景下,潍坊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凸现出来了:潍北不占建设用地指标不用国家审批就可征用的非耕地多达314万亩!一查资料,国务院下达给山东1997-2010年的建设用地指标一共才270万亩。
        潍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抓住当前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作出了一个关乎潍坊未来几十年发展的有胆略的决定:在潍北广袤的土地上,突出发展重化产业集群,对口承接日韩重化产业转移,形成新的经济隆起带。重化产业集群于此摆布简直天造地设:一马平川,荒无人烟,不必搬迁。可谓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画图。
全国最成功的国家级开发区在哪里?在天津。利用外资总额、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天津开发区已连续10年独占鳌头。奥秘何在?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1986年来天津视察时就曾一眼看破和一语道破。他对天津的领导说:“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太大了!”说完这番话,老人家兴犹未尽,挥笔写下如今在所有开发区都高高挂起的7个大字:“开发区大有希望!”
        果不出总设计师所料,正是凭借一马平川和不可多得的土地资源,天津开发区以适合产业集群而倍受外商青睐。国家级开发区地价无不数以万计,这片盐碱滩1亩只象征性地收取1000元!岁月流转,天津开发区以此吸引了4000家外资企业纷至沓来,其中摩托罗拉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重化工业不仅占地大,而且耗水多,水资源有没有保障至为重要。山东半岛属严重缺水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6。但相对而言,潍坊是半岛城市群中可用水资源最为充沛的城市。24座大中型水库在潍坊上游星罗棋布,仅在距市区50公里半径内就有5座。其中总库容1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亿多立方米的峡山水库,是全省最大的水库,现已形成向市区日供水10余万吨的能力,满足潍坊的工业和生活用水,绰绰有余。
        据国家水利部向全国推广潍坊联网治水的材料:潍坊近年来打破过去一个流域、一座水库、一条河道、一片灌区的单元治水模式,通过水库串联、水系联网,优化配置水资源,同时全面除险加固大中型水库增加蓄水和灌区推行节水技术,新增年可用水量9亿多立方。眼下已有18座大中型水库串联在一起,可以自流到潍坊市区和潍北地区。
        “引黄济青”和“南水北调”两大跨区域引水工程均经过潍坊,使潍坊成为“近水楼台”和向胶东半岛输水的枢纽。眼下潍北沿海已经拥有年供水2000万立方米的调蓄水库,“南水北调”的配套工程、调蓄水量1亿立方米的双王城水库也即将在潍北开工建设。
初冬时节,记者沿引黄济青大干渠由西往东,昌邑上游的渠段都干得底朝天,过了宋庄提水闸,才见一渠清水滚滚东去。黄河断流,水从何来?溯流而上,原来是潍坊的峡山水库在给青岛送水!
        开发潍北,水利已经先行。潍坊市水利局组织一帮专家经过反复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现有供水能力,保障潍北开发用水,10年内绝对没问题。10年后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施后,也绝对没问题!
        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土研究所的区域规划专家,最近考察了大半个山东后,不由得不对潍坊刮目相看。他们认为:大量水利设施集中分布,使潍坊成为北方严重缺水地区中少有的具有较高水资源保障程度的城市。这一优势得天独厚,是半岛城市群中其它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企及的。
        区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打开地图,一目了然:地处半岛城市群这一山东经济核心区的地理中心和交通枢纽的潍坊,背靠烟波浩渺的渤海湾而承东启西,左右逢源,吞吐万汇,俯瞰广远,是怎样的处势不凡啊!
        潍坊是山东省第4个公路、铁路、空港和海港一应俱全的城市。也是半岛城市群中通往青岛里程最短、最便捷的中心城市。潍坊市区到青岛市区只需一个半小时,到流亭机场和青岛港也都在个把小时。到流亭机场的时间潍坊和青岛市区都不相上下。有人做过试验,在交通高峰时段,从青岛和潍坊同时启程去流亭机场,潍坊还会先期到达。
        如今青岛港已大部迁至黄岛前湾港区,青岛经济重心开始西移,更拉近了潍坊与青岛的经济距离。这里20年前还是潍坊的地盘,早期港口是潍坊举全市之力发动群众肩挑人抬建成的。难怪在潍坊人眼里:青岛的机场也是潍坊的机场!青岛港也是潍坊的港!
加上潍坊离济南机场也不算远,据潍坊大地保险公司总经理武广俭介绍,一些聪明的潍坊人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已经理直气壮地连济南的机场“据为己有” 了。他们宣称潍坊有3个机场:潍坊机场就在家门口,10来分钟即可抵港,稍远的一点的青岛机场1个小时;最远的济南机场也不过一个半小时!

        2003年,著名的中邮物流把邮件快递中心迁到了潍坊。紧接着中国邮政启动以上海为集散中心、覆盖全国的EMS全夜航系统,潍坊与北京、广州、深圳、厦门、沈阳和日本大阪一并成为7个节点城市。事实证明了上述举措极具战略眼光,是对潍坊区位优势的高明利用。潍坊市邮政局局长傅俊杰告诉记者,目前潍坊以日均8吨的航邮业务总量,稳居全国第4位,除了北京、上海和广州,再一个就是潍坊了。今年4月海航集团成功重组潍坊机场后,也开始在此建立物流基地,开发货运市场。他们要把潍坊打造成山东半岛的航空物流中心。
国内著名物流企业广东香江集团,已在潍坊开工建设30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物流园区,香港豪德集团正在投资兴建15亿元建设半岛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沃尔玛、易初莲花等国际物流巨头也都纷至沓来投资潍坊。而来自深圳的海王医药物流早已先入为主,2003年吞吐量达到50亿。潍坊本土的中百物流公司也达到了30亿。全省若干著名商场、超市和药店的配货中心不是在它们所处的城市,而是在潍坊!进出青岛、烟台和日照3大港的货物也有相当一部分通过潍坊集散。
        潍坊地处半岛与内陆陆上联系枢纽的区位造就了她历史的辉煌,如今重铸辉煌的战略机遇期又现实地摆到了潍坊人面前。
        所有的环渤海城市记者都走遍了。就土地、水资源、区位优势等建设重化工产业集群所必需的条件,每一个城市的资料我都找来,一一与潍坊对照。记者发现搞重化产业集群,像潍坊这样各项有利条件兼而有之的还真是难得!
        有的地方也不乏土地资源,那里的盐碱地也是一眼望不到边,但是水资源奇缺,一年四季连人畜吃水都成了困扰当地政府的大难题,怎么建设高耗水的重化工集群?而且作为我国暖温带最最完整和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沿海一带纵深几十公里都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独特而神奇,是不能轻举妄动,随意上工业项目的。
        问题更大的是,制造业基地所必须依托的中心城市偏于一隅,有的甚至地处死角,游离于主要经济发展轴线之外,且因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单一,当家资源又被国家控制的外地大型加工企业瓜分完毕,与区域内的龙头城市在经济联系上也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辽河三角洲石油城市盘锦当属如此。
        唯有天津,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区位之优越,那是没说的。但天津发展重化工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劣势却日益突出。一是随着包括开发区在内的滨海新区的高强度开发,过去充足的非耕地资源也已所剩无多。2003年开始填海造地。一期工程10平方公里,投入18亿元。二是其发展长期为水所困。南水北调能不能解决问题?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他们尽管有改造自然的强大能力和财力,但他们的做法是:移民而不是调水。因为跨流域调水的生态后果不清楚,不知道几十年后会不会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且调水的成本极高。
        有鉴于此,留美学者、芝加哥大学教授文贯中和北京大学教授宋国清等,建议国家限制北方缺水城市的膨胀,不仅鼓励缺水地区的农民到丰水的发达地区打工,还有鼓励他们就地成家立业,不回原籍。现在北京和天津已经那么大了,南水北调只是解燃眉之急,决不可期望过高,上一些不该上的耗水大的新项目。

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dongsky.cn/show_368.html

0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请输入本文永久链接 show_368.html 的数字部分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