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放歌五十载,难忘建大今世情
2002年9月5日,我背起行囊,踏上了西安的土地,来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年8月25日,我参与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庆网站的策划和制作;
2006年7月4日,我离开了西安,离开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年9月2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并校50周年,办学110周年庆典;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110年的历史积淀,让建大有了厚重与深远,五十年的发展与成长,给了建大生机与希望。今天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已经不是昨天的西安建筑工工地大学。一座座高楼,一栋栋建筑,诠释着跨越式发展的脚步。
浩浩荡荡兮,南北东西;汉风唐韵兮,群贤毕至。五十年前的今天,四所母体学校,千万教育工作者,从全国奔赴这座历史名城。13朝古都,西安。文化传承远,诗书记事长。西安的历史是厚重的,西安的文化氛围是丰富的。汇集于这里的西安冶金学院,开始了新的征程。
自强笃实兮,行健不息;求源创新兮,致用经世。今天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发展史上最为迅速时间。粉体楼、新学生宿舍、新食堂、翻新的行政楼、新建的土木、环工、工科大楼拔地而起。五年的大规模建设,五年的飞速发展,今天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已经成了花香鸟语的美丽园区。东校区与本部协同发展,新校区也在规划建设中。美丽的校园,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投入使用,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橡胶体育场、篮球馆、东校区学生活动中心、本部的西大门的建成,使得学校的园区建设锦上添花。
四年的学习,四年的发展,四年的成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给了我一方舞台.从大学一年级的演讲赛,到非典时期的网络中心,从我从事的笃实新闻,到后来成立的OPEN网络工作室,从勤工助学会的一次次活动,到学生处老师的亲切关怀,从材料学院老师的谆谆教诲,到粉体研究所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我记住了,记住这段恩,记住这段情,记住这段历史,记住四年的青春。
四年的路,走的崎岖,却又光彩照人。四年的路,走的充实,却又脚踏实地。
难忘五栋136的温馨家园,难忘五栋活动室的舒适生活,难忘主楼117的独享空间,难忘大楼一层、逸夫楼708和711的忙碌工作。建大的每一次片土地,都有我的脚印,我的足迹。
汗水浇灌的土地,往往开出最美的鲜花。
是的,自己的走过的土地,往往成了生命中无法抹去的印记。
四年弹指一挥间,我已经离开了这方土地,离开了生活了四年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离开了我的老师,我的朋友。
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必然,让我参加了校庆网站的建设,并且设计制作了校庆网站界面和程序,也许是必然,也许是偶然,我在一次次思考中,最终没有选择西安,没有选择建筑科技大学,离开了西安,离开了这片土地。
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必然,徐校长说过,人的一生有三个母亲,一个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一个是自己的母校,一个是自己的祖国母亲。今天是我的母亲,还有我的母校的生日。双喜临门,双喜同庆。我不在西安,不在家乡,不能为家乡母亲送上生日的祝福,不能为西安的母校道一声生日快乐。
今天,母校大庆的日子,校友们回去了,自己在远方默默的祝福。
今天,母校的生日,向母校悄悄的诉说我心中的祝福。
在西部边陲小镇,我默默的祈祷,默默的祝福。
2005年8月25日,我参与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庆网站的策划和制作;
2006年7月4日,我离开了西安,离开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年9月2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并校50周年,办学110周年庆典;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110年的历史积淀,让建大有了厚重与深远,五十年的发展与成长,给了建大生机与希望。今天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已经不是昨天的西安建筑工工地大学。一座座高楼,一栋栋建筑,诠释着跨越式发展的脚步。
浩浩荡荡兮,南北东西;汉风唐韵兮,群贤毕至。五十年前的今天,四所母体学校,千万教育工作者,从全国奔赴这座历史名城。13朝古都,西安。文化传承远,诗书记事长。西安的历史是厚重的,西安的文化氛围是丰富的。汇集于这里的西安冶金学院,开始了新的征程。
自强笃实兮,行健不息;求源创新兮,致用经世。今天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发展史上最为迅速时间。粉体楼、新学生宿舍、新食堂、翻新的行政楼、新建的土木、环工、工科大楼拔地而起。五年的大规模建设,五年的飞速发展,今天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已经成了花香鸟语的美丽园区。东校区与本部协同发展,新校区也在规划建设中。美丽的校园,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投入使用,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橡胶体育场、篮球馆、东校区学生活动中心、本部的西大门的建成,使得学校的园区建设锦上添花。
四年的学习,四年的发展,四年的成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给了我一方舞台.从大学一年级的演讲赛,到非典时期的网络中心,从我从事的笃实新闻,到后来成立的OPEN网络工作室,从勤工助学会的一次次活动,到学生处老师的亲切关怀,从材料学院老师的谆谆教诲,到粉体研究所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我记住了,记住这段恩,记住这段情,记住这段历史,记住四年的青春。
四年的路,走的崎岖,却又光彩照人。四年的路,走的充实,却又脚踏实地。
难忘五栋136的温馨家园,难忘五栋活动室的舒适生活,难忘主楼117的独享空间,难忘大楼一层、逸夫楼708和711的忙碌工作。建大的每一次片土地,都有我的脚印,我的足迹。
汗水浇灌的土地,往往开出最美的鲜花。
是的,自己的走过的土地,往往成了生命中无法抹去的印记。
四年弹指一挥间,我已经离开了这方土地,离开了生活了四年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离开了我的老师,我的朋友。
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必然,让我参加了校庆网站的建设,并且设计制作了校庆网站界面和程序,也许是必然,也许是偶然,我在一次次思考中,最终没有选择西安,没有选择建筑科技大学,离开了西安,离开了这片土地。
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必然,徐校长说过,人的一生有三个母亲,一个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一个是自己的母校,一个是自己的祖国母亲。今天是我的母亲,还有我的母校的生日。双喜临门,双喜同庆。我不在西安,不在家乡,不能为家乡母亲送上生日的祝福,不能为西安的母校道一声生日快乐。
今天,母校大庆的日子,校友们回去了,自己在远方默默的祝福。
今天,母校的生日,向母校悄悄的诉说我心中的祝福。
在西部边陲小镇,我默默的祈祷,默默的祝福。
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dongsky.cn/show_667.html
2条评论
图片做得很漂亮
到了百年校庆后我们再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