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鼓励加班说开去
周一早晨七点多点儿去开早会,冷得厉害,把手插在裤兜里,匆匆跑进了楼,看见一个个同事都是如此这般,心想,包头的冬天还真的厉害——也许,传说中很冷的冬天真的来了。
年底了,公司开展大干四十天的生产竞赛活动,为的是完成这一年的设计产值,目前距离这个产值还有不少的距离。要求各个部门行动起来,力保生产。光有口号还不行,还要从企业的利润中拿出不小的一块儿作为奖励,鼓励那些在生产竞赛中表现比较好的部门,每周一奖,奖金多达每个部门2万元。此外,为了让加班的人得到温暖,公司的党政工团还组成了小分队,每天轮流给加班人员送牛奶,送面包,嘘寒问暖,表示关心,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说起这大干四十天,我就觉得有些不爽。
本来年度的任务目标是一个硬性指标,完全可以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分解到部门去,然后各个部门自行组织好生产,部门领导要想法设法让部门的员工行动起来,完成这个分解的目标,只有这样做到了,才是一个标准线,才是一个起码的条件,毕竟,这是你的本职工作。然而这大干四十天所谓的劳动生产竞赛,却玩起了游戏,走上了一条不该走下去的弯路。有人恰恰就是摸到了公司的脉搏,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你年底鼓励加班多出产值,我就前十个月松松垮垮,年底拼死拼活,让你看看我表现多么积极,多么踊跃,让你觉得那个第一名的奖金不给我都说不过去。如此这般表演,群众满意了,领导欣喜了,部门富裕了,活儿也完成了,真是皆大欢喜。
再者说,对于鼓励加班这个政策,也不是一件能和国家政策相融的条例,鼓励加班,应该鼓励的是在同等条件下完成更多的产值,超额完成更多的任务,而不是对那些本来工作效率低下或者故意工作效率低下的人进行慰问和表彰。对加班的人问寒问暖,这是公司领导做的事情,犯不着让行政部门的员工去做,他们不能代表公司的领导蹭,这些员工也是公司的一员,也需要更多的温暖。同时,他们慰问和服务,也是在加班,而且是更累的加班,相比起那些专业科室的人员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加班,因为在他们的工作计划里,没有这个安排,这是临时安排上去的,而且,这样的加班也不会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这些人加班,是在为企业奉献,为企业做出八小时之外的贡献。
鼓励加班,对企业的运营成本带来了更多的消耗,这是一比不小的开支,电费,人力资源,还有各种各样的运营成本。这笔钱,本来是公司的资产一部分,却成了为了让某些人完成任务而开放的小灶。举个例子,小学生写作业,每天放学老师布置好了作业,第二天检查的时候,看的是谁完成了任务,而且完成的好,而不是看谁用的时间多,谁加班时间长。时间长的人,效率就肯定低下,写作业消耗的成本必然就高,因为晚上写作业要用电,家长要陪着,还要消耗体力之类的。对于一个企业也一样,现代企业制度下,需要的是同样的时间完成更多效益的人,需要的是同样的任务,做的又快又好的人。
晚上,公司行政部门的人过来“送温暖”,看见我这里开着灯,谈起了这场搞笑的生产竞赛,谈起了企业制度。我想,纵使我们万般无奈,企业的机器还是要运转,我们的工作还要做。上午匆匆忙忙写了一份倡议书,在全公司广播,鼓动士气,鼓舞斗志。广播的时候,我在想,自己写的倡议书,都无法打动自己,还能打动别人吗?很滑稽,很无奈的逻辑,但是这个逻辑,还需要这样走下去。忙忙碌碌,写倡议书鼓动,写新闻上报,给领导弄参加市里会议的材料,还有其他的忙忙碌碌的活儿,就这样从早晨,忙到晚上,忘了时间——后来看了看刷卡记录,原来,今天上班足足超时一个半小时还多。
这个四十天的生产竞赛,除了送温暖活动跟我们有关系外,其他的如发奖金啊,还有收益增加啊之类的一概无关,所以,在公司运营的链条上,我们永远是旁观者,是企业机器的润滑油,虽然不能没有,但是,永远不会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只能默默的伴随着企业的运转,慢慢消耗掉……
年底了,公司开展大干四十天的生产竞赛活动,为的是完成这一年的设计产值,目前距离这个产值还有不少的距离。要求各个部门行动起来,力保生产。光有口号还不行,还要从企业的利润中拿出不小的一块儿作为奖励,鼓励那些在生产竞赛中表现比较好的部门,每周一奖,奖金多达每个部门2万元。此外,为了让加班的人得到温暖,公司的党政工团还组成了小分队,每天轮流给加班人员送牛奶,送面包,嘘寒问暖,表示关心,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说起这大干四十天,我就觉得有些不爽。
本来年度的任务目标是一个硬性指标,完全可以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分解到部门去,然后各个部门自行组织好生产,部门领导要想法设法让部门的员工行动起来,完成这个分解的目标,只有这样做到了,才是一个标准线,才是一个起码的条件,毕竟,这是你的本职工作。然而这大干四十天所谓的劳动生产竞赛,却玩起了游戏,走上了一条不该走下去的弯路。有人恰恰就是摸到了公司的脉搏,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你年底鼓励加班多出产值,我就前十个月松松垮垮,年底拼死拼活,让你看看我表现多么积极,多么踊跃,让你觉得那个第一名的奖金不给我都说不过去。如此这般表演,群众满意了,领导欣喜了,部门富裕了,活儿也完成了,真是皆大欢喜。
再者说,对于鼓励加班这个政策,也不是一件能和国家政策相融的条例,鼓励加班,应该鼓励的是在同等条件下完成更多的产值,超额完成更多的任务,而不是对那些本来工作效率低下或者故意工作效率低下的人进行慰问和表彰。对加班的人问寒问暖,这是公司领导做的事情,犯不着让行政部门的员工去做,他们不能代表公司的领导蹭,这些员工也是公司的一员,也需要更多的温暖。同时,他们慰问和服务,也是在加班,而且是更累的加班,相比起那些专业科室的人员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加班,因为在他们的工作计划里,没有这个安排,这是临时安排上去的,而且,这样的加班也不会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这些人加班,是在为企业奉献,为企业做出八小时之外的贡献。
鼓励加班,对企业的运营成本带来了更多的消耗,这是一比不小的开支,电费,人力资源,还有各种各样的运营成本。这笔钱,本来是公司的资产一部分,却成了为了让某些人完成任务而开放的小灶。举个例子,小学生写作业,每天放学老师布置好了作业,第二天检查的时候,看的是谁完成了任务,而且完成的好,而不是看谁用的时间多,谁加班时间长。时间长的人,效率就肯定低下,写作业消耗的成本必然就高,因为晚上写作业要用电,家长要陪着,还要消耗体力之类的。对于一个企业也一样,现代企业制度下,需要的是同样的时间完成更多效益的人,需要的是同样的任务,做的又快又好的人。
晚上,公司行政部门的人过来“送温暖”,看见我这里开着灯,谈起了这场搞笑的生产竞赛,谈起了企业制度。我想,纵使我们万般无奈,企业的机器还是要运转,我们的工作还要做。上午匆匆忙忙写了一份倡议书,在全公司广播,鼓动士气,鼓舞斗志。广播的时候,我在想,自己写的倡议书,都无法打动自己,还能打动别人吗?很滑稽,很无奈的逻辑,但是这个逻辑,还需要这样走下去。忙忙碌碌,写倡议书鼓动,写新闻上报,给领导弄参加市里会议的材料,还有其他的忙忙碌碌的活儿,就这样从早晨,忙到晚上,忘了时间——后来看了看刷卡记录,原来,今天上班足足超时一个半小时还多。
这个四十天的生产竞赛,除了送温暖活动跟我们有关系外,其他的如发奖金啊,还有收益增加啊之类的一概无关,所以,在公司运营的链条上,我们永远是旁观者,是企业机器的润滑油,虽然不能没有,但是,永远不会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只能默默的伴随着企业的运转,慢慢消耗掉……
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dongsky.cn/show_915.html
1条评论
学政治经济学得知,资本家剥削工人两大手段: 1.延长劳动时间 2.提高劳动强度 哈哈,这么多年了还在用,没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