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分享家庭视频编辑的方法
现在,家庭DV越来越普及,出门旅游或者朋友聚会,人人都拿着数码相机,不少人还带着DV拍摄。其实,拍摄DV是一个乐趣,但是拍摄完毕,DV视频要经过处理以后,才能变成真正的可以欣赏的节目,这个过程就是视频编辑。
也许你说,视频编辑是专业人士,专业电视台,专业设备干的,我们家庭做不到啊,没有关系,现在的电脑运行简单的视频软件(如:会声会影等)都已经不在话下,运行专业软件(如pr,veges,康能普视等)也能够运用自如,所以这点儿都不是担心的问题。相对于专业软件来说,会声会影比较简单,可以很快就能够上手,制作出漂亮的转场、字幕和配音,还可以加入前景、背景、画中画,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尝试该软件。目前该软件的版本是11,主流还是10.0。具体使用方法请参考相关资料和教程。
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一个片子诞生的过程,至于软件使用细节,暂不赘述。
我们家庭视频短片的制作,在很多地方不同于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因为我们是一个随意性的,不像电视台要求严格,比如,字幕字体、节目长度、画面抖动等,我们仅仅是把我们的素材进行剪切,编辑成一个可以欣赏的短片。我曾经参加过昌邑电视台《潍水两岸》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也对电视台的一般策划拍摄制作有一定的了解。一般流程是这样的(这个说的是小型电视台使用edius编辑节目的流程,至于使用大洋或者新奥特之类的,或者是其他的,距离我们太遥远,不再讨论之列):
1, 策划拍摄主题,比如这期节目我们做人物专题;
2, 搜集资料,跟据人物的事迹,搜索相关的资料,进行文字资料的整理和编辑;
3, 撰写解说词初稿,或者串联脚本,针对节目,策划拍摄路线;
4, 撰写拍摄分镜头脚本,可以简单的写,也可以详细的写剧本之类的;
5, 实地拍摄素材,这是最难的,也是耗费时间最长的,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多次拍摄,比如拍摄夜景和白天的景色,甚至拍摄不同季节的镜头;尽可能的多拍摄,拍摄足够的镜头,以免素材不够;
6, 编辑人员对素材进行浏览,写好分镜头场记,对每个镜头进行分类整理;
7, 根据分镜头场记,撰写完善解说词脚本,对解说词进行配画面。
8, 录制解说词,选择配乐。
9, 进行编辑,将解说词放到声轨上,将配乐放到另一个声轨上,将需要的镜头进行堆砌,不一定完全按照你拍摄的顺序,但是要按照解说词的内容进行编辑摆放。如果需要,还要用到很多资料镜头,比如我们在看新闻的时候,说道:曾经,这里是。。。。。镜头就出现了去年的资料画面之类的。还有一些公共画面,比如一些常用的空镜头,不一定是为了做这个节目的时候拍摄的镜头。
10, 粗剪辑完毕,加字幕,审片
11, 修改,完善。
这是一个小型电视台简单的流程,如果到了大型电视台的话,还需要进行精编、上载之类的,我们不去说他了。对于家庭来说,尽管与电视台的不同,但是,也是走的这样的一条路子。
对于家庭来说,我们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对于家庭拍摄,事先没有写出拍摄提纲。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拍什么,没有计划性。最后拍摄了一大堆视频素材又不知道该怎么剪裁,所以,对于编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无法去苛求节目的长度。
其次,就是虽然有一定的拍摄计划,但是在实际拍摄中因为自己是主角、旅游分散精力等种种原因而产生相当的随意性。有时该拍的没拍着,不该拍的到是拍了不少,浪费了时间和存储介质,也磨损了机器。
第三,在拍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人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手的抖动在所难免,或者镜头乱摇,想当然的以为眼睛怎么看东西,摄象机也就怎么看。用行话说,叫做 “拖泥带水”。这是家庭拍摄者常见的通病,更有甚者,为了拍摄一幅画的说明,几行字就摇了几次。还有拍摄过程中随意走动,有时忘了关机对着地面,或者不相干的地方一直拍摄。回放时才感到糟糕和失败。
第四,有时候自己认为好看的镜头一下子拍了很长,没有取舍。最后连自己也不想看了,更别说别的人的观感了。
所以,要想拍摄一部好的作品,还需要从拍摄的前期入手,从原始素材的采集——这里的素材的采集就是拍摄画面——入手。如果这一步做不好,后面的工作就没有办法做了。我曾经给朋友编辑过一个片子,全部是推拉摇移镜头,基本没有办法用。那叫做一个苦。
原始素材准备好了,相当于我们买到了好的蔬菜,但是不能吃啊,下一步,就是要做美味可口的菜肴了。我现在加入一个例子,就是我07年10月跟朋友攀登峡山的时候拍摄的画面,后来做了一个游记片,用这个例子来为大家讲述怎么做好这道菜。
首先,我们也要像电视台的编辑们学习,要认真的看一遍自己拍摄的所有的素材,根据素材进行对整个片子的定位,要做什么主题,该怎么摆放镜头资料,该怎么写解说词,大约做多长的片子等等。顺着镜头的播放,可以把每一个场景用笔记录下来,便于后面写解说词——当然,如果不用解说词,也要记录下来,便于决定是否用到该镜头。这点儿最常用的是我们拍摄的空镜头,比如偶然间看到的花儿,拍摄了特写,但是前面拍摄的是登山,后面的镜头还是登山,你把花儿放在这里就不合适,那么就记录下来,以备后面使用。实际上,我的这个片子中开始那段迎风的草,就是在山上拍摄的。
第二,根据记录,对素材在脑海中勾勒轮廓,包括怎么加字幕,加在什么地方,分几个片断之类的。
第三,对素材进行整理归类,尤其是资料素材和常用镜头、空镜头,这里说说常用镜头和空镜头,大家很少用到,我举个例子,我们前段时间拍摄了一个县城的风光,这次,我们要做一个这个县城里发生的故事,可以把这个镜头拿过来用。大家可以看看例片中开始那段水库边上的花儿,还有金色波光粼粼的睡眠,都是很早之前拍摄的空镜头,除此之外,还有音乐、特效、片头、蒙版等,这些东西都要归类整理,也就是我们做饭之前的顺菜,菜洗净,料备足,开始点火……
第四,打开编辑软件,开始编辑工作。开始的第一步是,保存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免得到了最后停电或者死机,导致前功尽弃。一定记得,过几分钟保存一下。将需要的镜头拖到时间线上,然后对声音进行剪辑,对播放速度、顺序进行调整,同时添加转场。说道转场,我大体说说,现在做电视台做新闻,都是硬切换,就是没有转场,做专题,一般都是黑镜头或者交叉淡化,其他的专长一般用在文艺娱乐节目中,但是也不是滥用。一个片子,用两三个特殊转场就可以了,太花哨并不可取。多了会显得很乱,很不专业。建议对内容分段分章节,每个章节之间用特殊转场,例如翻页,镜头与镜头之间用普通转场,如淡入淡出。
第五,关于音乐、解说问题,一般是这样的,如果有解说词,然后配画面,那么就应该在放视频前面,把录制好的解说词放上。如果是简单的解说词,也可以现在现录,现放,因为解说词不会影响画面的进度。对于音乐,应该平时多留意收集,多归类整理,这样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来为我用。一般都是用音乐,不建议全片都是用歌曲。当然,合适的时候,为了烘托气氛,可以使用歌曲的一部分。如果你要做MTV,那就另当别论了。
第六,添加字幕,包括场景提示,人物提示,还有其他的字幕类型。字幕字体不要花哨,不要太大,大了显得特别楞,特别笨。多留意一下央视的节目,看看他们的字幕效果。注意这个时候以后不能再添加或者删除时间线上的视频了,即使要删除,也要注意是否有错位现象。 全部完成后记得在片尾打上演职人员表和“谢谢观看”。
全部做完,记得保存项目,然后渲染输出为文件,这个时候,就可以自己审看了,要把自己当成审片的节目组主任或者制片人,要用挑剔的眼光审片,当然也可以让自己的同学朋友或者家人帮忙提意见,对于转场不合适、解说不到位等小的地方,修修补补,重新再来,一部伟大的作品就诞生啦。
各位可以看看本人编辑制作的《峡山水库游记》片子,这个片子就是按照上面的逻辑出来的。
等所有的内容做完了,就可以刻录光盘了,为了保证质量,建议在多种不同品牌的光盘上进行备份。我一般是光盘和硬盘同时备份的。另外,送人的光盘大家都喜欢贴封面,这不是个好习惯,如果是看了就算了,可以这样做,但是长久保存的,千万不要贴,封面不干胶纸容易让光盘变形,最后导致的光盘废掉,很可惜的哦。
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dongsky.cn/show_970.html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