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崇拜“扎大牛”东永安人“烧大牛”

作者: Admin 分类: 文字天空 发布时间: 2009/3/27 0:36:00 ė4110 浏览数 60条评论
在我的老家山东昌邑西部有一个小村子,叫东永安,每年的正月十四都会举办规模宏大的庙会。庙会上,全村老少敲锣打鼓放鞭炮,抬着一头7米高的巨型独角牛到村西的土丘上,众人争相摸牛头牛腚。令人称奇的是,至中午时分,村中老者会将这头花费很多人心血扎制而成的独角大牛点燃。这个风俗说不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延续了很多年,而且,这一行为还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昌邑西部有一个叫做永安的村子,名字传承者祥和与平安,因两个永安,该村居东侧,故称东永安。,每年进入腊月,村中的老头老太太、大姑娘小媳妇100多人会聚到村中一位老者家中,历时一个月,用竹子、纸、布等扎制出一头高7米,长11米的独角大牛。

    为什么要扎这头牛,又为什么还要烧掉它呢?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东永安,去了解这个传承了多年的民俗。

    ●独角大牛游行

    今年正月十四,记者一大早便驱车赶到东永安村。车还未进村,就远远地望见个头比屋脊还高的彩色独角大牛已摆在村前道路上。

    这头大牛通体为黄色,全身缀满了五彩花朵,头顶上一支3米长的银角直刺天空。牛的个头虽大,但每个部分都扎制得十分精细,俨然是一件精美的巨型艺术品。

    8点半刚过,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大牛游行活动开始。秧歌队在前面带路,村中二三十个青壮年抬着大牛绕村一周前往村西的孙膑庙,一路上锣鼓声、鞭炮声不断,整个队伍浩浩荡荡,煞是壮观。

    从出发地点到孙膑庙,不断有人挤进去伸手抚摸牛头牛腚,不到一里路的行程走了近一个小时。绕村一周后,大牛停在村后土丘上的孙膑庙西边。此时,土丘上已是人山人海,据介绍,当天十里八乡的人汇聚此地,扭的跳的唱的,再加上小商小贩和观者,人数可达万人以上。
追梦阳光
    大牛刚落地,人们蜂拥而上,争相触摸。大人抱着孩子摸牛脖子;一家三口冲上前摸牛腚;还有一些谈恋爱的小伙子,将女朋友抱起来摸高高的牛头……

    “俺庄有个说法:摸摸老牛头,吃穿不用愁,摸摸老牛腚,到老没有病。”该村老人丛宗训说,用手摸牛是慕名而来者的主要目的,因为能亲自摸一下牛身,就代表摸到了今年的平安、吉祥。

    中午十二点左右,村中老者带领人们按约定成俗的程序祭拜,口念孙膑名号,嘱其老牛“惊驾”,最后一声“发”,牛身被点燃,霎时火光冲天,蔚为壮观。大牛烧毕,人们才慢慢散去。

  ●扎大牛已有几百年历史

    东永安村老人吕瑞校介绍说,扎独角大牛活动是村里老人自发组织的,村民自愿捐资捐物,艺人们出工出力。到正月十二,独角大牛轮廓扎好后,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便开始用黄色彩纸剪制牛毛,并用各色彩纸剪制成花、牛鞍、大刀、铃铛等饰品,精心粘到牛身上,整个扎制过程需要140多个工序。

    谈起扎独角大牛的来历,该村82岁老人吕述增说:“打我记事起村里便开始扎独角大牛了,但具体年代说不清楚,最少也得几百年了。”在采访完该村其他几位老人后,记者了解到,人们扎制大牛之所以很投入、虔诚,其背后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传说在清朝时,一帮流寇到村里抢掠烧杀,为非作歹,村民慌不择路逃到村后的孙膑庙里坚守不出。流寇放火攻击,村民被呛得喘不过气来。就在这紧急关头,风向突然逆转,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烧得众匪抱头鼠窜,村民由此幸免于难。村人认为是庙中供奉的孙膑显灵,才保佑全村平安,由此对孙膑更加崇拜。

  ●昌邑曾是孙膑的封地?

    关于东永安村扎制独角大牛祭孙膑的原因,昌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爱海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相传孙膑曾骑着一头凶猛高大、威力无比的独角牛,指挥大军破敌致胜,后来东永安村这一带成了孙膑的封地,他又经常骑着独角牛巡视乡里,将此地治理得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十四是孙膑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英雄,东永安村便将每年的正月十四定为庙会,并年年扎制一头独角大牛祭拜孙膑。

    昌邑是孙膑封地的传说到底有没有依据呢?在清代顺治十八年《昌邑县志》中,卷五《功封》记载:“孙膑,齐军师……齐因乘胜破魏军,掳太子申以归,孙子因以名显。威王封于都昌为食邑。”王爱海说,这段文字的大意是:马陵之战后,齐威王将都昌(今昌邑)赐与孙膑为封地。

    东永安村的孙膑庙又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呢?记者从史料中了解到,东永安村的孙膑庙,兴修于明清之际,它是受其东北部瓦城的孙膑庙影响建成的。据了解,该庙在之后的历朝历代重修多次,庙中松柏树曾是当年的“昌邑八景”之一。1938年,为防日寇在宽敞的庙宇中安设据点,当地群众自发将孙膑庙拆毁。

    解放前,瓦城孙膑庙祭祀孙膑的仪式很多,邻近村庄也纷纷兴建孙膑庙,众多庙宇每年都要联合举行“演旨”和“进旨”一类的表演活动,纸扎独角大牛是必不可少之物。瓦城孙膑庙拆毁后,表演活动就此衰弱,而东永安村的扎大牛活动却传承至今。

  ●让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王爱海介绍说,东永安村的扎独角大牛习俗是为纪念孙膑而起,孙膑早已成为当地人们心目中的神人,扎独角大牛有着一种寄托,一种向往,一种期盼。

    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认为,扎独角大牛是长期传承于昌邑这块文化厚土上的一种特色民俗,并已经浸润于东永安村周边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其实,扎独角大牛习俗既是信仰也是艺术,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连结周边村落、凝聚人心的社会功能,在当代社会中则是一份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访结束时,王爱海表示,扎大牛习俗已经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昌邑市还准备将它申报省级“非遗”名录,争取能得到更多专家的关注,使东永安村的扎独角大牛活动能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郭保礼)


  一年又一年的庙会,还在继续,一年又一年的正月十四烧大牛的典故,还在继续,一年又一你的摸牛尾巴企盼幸福的膜拜,还在继续……

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dongsky.cn/show_1151.html

0

5条评论

  1. 东永安人 2010/5/12 17:10:53

    永安是个好地方,民风朴实,百姓和谐、善良,就是不太富裕,我每年都回去,看望我的父老乡亲。

  2. 永安 2010/3/21 11:34:38

    都是永安人啊 喜欢摄影的一起交流啊,明年还有,还精彩,常来啊。

  3. 栋力天空 2010/1/5 20:40:09

    我是角埠的,我的亲戚在东永安,而且我跟你们村的书记特别熟悉,所以经常去你们村,也就有了对这些的关注。2004年的冬天,我带着潍坊晚报昌邑之窗的记者第一次走近了你们的庙会,从此之后,庙会开始在媒体上越来越热。

  4. 东永安人 2010/1/5 20:04:31

    我也是东永安的,谢谢您对东永安孙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支持,欢迎您再来东永安做客!

  5. 了缘 2010/1/5 13:38:06

    我就是东永安的,扎大牛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是对孙膑的一种思念,是对他的一种崇拜,希望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下去。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请输入本文永久链接 show_1151.html 的数字部分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