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春节民俗之二:辞灶

作者: Admin 分类: 文字天空 发布时间: 2012/1/23 21:50:33 ė2487 浏览数 60条评论
还是那句古话:冬至腊八日,辞灶年除夕。过了腊八之后,接下来的一个节日就是“小年”了。小年,也就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在我们老家乡下,叫做辞灶,祭灶。意思就是与辞别灶王爷,他老人家要到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的工作,“上天讲好事,回宫降吉祥”。传说灶王爷是一家之主,他常年住在百姓家里,主管饮食起居,所以家家都供奉他。供奉灶王爷的地方一般在灶台旁边,那个位置向来为他个人所专用。所以相声里面说,他是一家之长,但是户口本上没有他。

每年腊月廿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新“请”来的灶王爷画像贴在灶台旁边的墙上。灶王像是一张彩印的木版年画,说起年画,那是咱潍坊人的自豪,中国三大木板年画之乡,咱潍坊的寒亭杨家埠是其中之一。灶王像的最上端都印有一个骑着马的人物图案,那就是所谓的“灶马”了。“灶马”不能一块儿贴上去,需要剪下来留到晚上烧纸的时候一起烧掉,烧掉之后就意味着灶王爷骑着宝马上天了。

灶王像上的内容除了灶王爷之外,上半部分是一些文字,记载着当年的时令节气和一些神灵的方位。例如“财神正东”、“喜神西南”、“太岁东北”等等,这为老百姓来年居家过日子提供了一些基本指导。如灶王像上写着“财神正东”,那么过年迎财神时就应该朝着东方;如果上面写着“太岁东北”,那么来年就不要在居家的东北方向搞土木建筑,以免招来灾祸。以前的人们很迷信,所以特别在意这种提醒。记得我小时候,大人们要求除夕这天睡觉也要讲究方向,尽量避免起床的时候正冲着太岁的方位……

画像上还有几句表示天气的提示,昭示着来年究竟是风调雨顺还是旱涝不均。如“九龙治水”就预示着将来是一个旱年。小时候不懂,就问母亲,母亲向我解释:“俗话说‘人多了乱,龙多了旱,母鸡多了不下蛋……’治水的龙太多了,反而都不负责任,于是就没有雨下,所以明年就旱。治水的龙要不多不少,三四条就够了。”看来这些神灵也有推诿扯皮的时候啊。尽管灶王像上的这些提醒未必有科学依据,但却展现着农耕时代人们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和膜拜。

在墙上贴灶王像也是有讲究的,那就是不能贴得太正,要贴得稍微斜一点儿才好。一般是靠近房梁的那一端略微低一些,因为“梁”与“粮”同音,所以略低的那一端表示扛着“梁”,寓意就是“扛粮”,这可是灶王爷年关时最要紧的一项工作。小时候不知道这里面的规矩,有一次还提醒母亲:“娘,你看你,把灶王都贴歪了。”娘嗔怪我:“小孩子不懂事,别胡说八道!”

辞灶通常是在晚饭时分进行,吃饺子、放鞭炮必不可少。饺子出锅后,先要把第一碗饺子供奉在灶王爷面前,与此同时,孩子们就在院子里点燃一挂鞭炮……给灶王爷的供品除了饺子,还有一些水果、点心之类,多是些甜食,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要算是糖瓜了。糖瓜是用麦芽糖制成的一种食品,吃在嘴里又甜又粘,用力嚼几下,甚至会把牙齿粘住而张不开口。人们让灶王爷吃糖瓜的目的是想把他老人家的嘴粘住,免得他到天上汇报工作时说出一些孬话来。又因为水果、点心之类的供品都是甜食,所以即使他要说,也不会把话说得差到哪里去了。

祭灶仪式通常由家庭主妇来完成。供品摆好后,就开始焚香烧纸,烧纸的时候她不会忘了把那个剪下的“灶马”放在火堆里一起烧掉,这样一来,灶王爷就在烟雾缭绕中去天宫了。每年进了腊月门儿,家庭主妇们就会用各种彩纸叠许多金锞元宝,每次烧纸都会放进去几个。当然,这里面也有灶王爷的一份儿。

祭灶时,主妇们总是念念有词,内容多是嘱咐灶王爷到了天上要多说好话,多扛一些钱粮回来,再就是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等等……念叨这些的时候声音并不大,有那个意思就行啦。

据说,灶王爷从腊月廿三离开家之后,一个礼拜就会返回,那时候就正好是年除夕了。他将带回满口袋的钱粮,与一家人欢欢乐乐地过大年……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风俗,就是在我的老家,到了祭灶之后,嫁出去的姑娘一般就不能回娘家了,说是忌讳上犯冲了自家的哥哥,当然,兄弟要是不在乎,也就无所谓了。随着时代的转变,独生子女多了,老人需要照顾的时候,你不会来也就说不过去了……

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dongsky.cn/show_1419.html

0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请输入本文永久链接 show_1419.html 的数字部分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