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春节民俗之六:除夕3
请财神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请财神的仪式和时间上差异很大,就我家乡来讲,请财神仪式是在年除夕晚饭后进行,而且通常以单个家庭为单位,鲜见有整个家族一起请的。
除夕的晚饭千篇一律,都是吃饺子。饺子下肚之后,家里的男人们就要去请财神了。冬日天短,晚饭之后已是黑灯瞎火,所以请财神仪式常常是摸黑进行。
仪式并不复杂,只需带上些纸钱和鞭炮,来到家门外的大路上,朝着财神所在的方位焚烧掉燃放掉即可,当然,跪下磕个头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定要念上句“请财神到我家过年”之类的话语。至于说到财神的方位,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它为什么每年都要发生变化,我想这大概跟它所对应的星宿有关系吧。财神的方位可以从祭灶时贴在灶台上方的那张灶王像上查到,看清楚后,就可以直接朝着那个方向去迎接了。
财神请到后,就回到家中供奉财神的屋子,在财神挂像前点上香火。财神前焚香与别处有所不同,其它地方都烧三炷,而这里却是五炷,我小时候听说,五炷香象征着“五路财神”。
财神在民间信仰中有文武之分。文财神多指比干和范蠡,武财神多指关羽和赵公明。我们乡下大多供奉赵公元帅赵公明,这是我从观察神像中得知的,因为在他的画像周围还有四个人物,我想这应该就是《封神演义》中说到的由他统领的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位神仙了。他们五人合在一处,也正好吻合了我小时候听来的“五路财神”之说。
值得一提的是,财神是只请不送的。有些做买卖的农户家里常年都供奉着财神,一年当中的大小节日都会烧香祭拜一下。那么财神既然常驻家中,为何还要年年去请呢?我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年夜与年夜饭
家乡的年夜饭是清一色的饺子,而且一个晚上就要吃两顿。第一顿就是当天的晚饭,在一阵鞭炮声中,饺子出锅。最先盛出来的饺子要摆到供奉祖先的桌上,同时要在桌上焚香,桌前烧纸。待这些事情做完之后,一家人方可坐下来用餐。
第二顿饺子才是名副其实的年夜饭,但同样是吃饺子,内容和仪式却大有不同。这顿饺子一般在午夜时分吃,那一刻才被乡亲们认为是真正在“过年”。
记得小时候举行“过年”仪式,有时在上半夜,有时在下半夜,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时辰的吉凶来定。究竟在哪个时辰“过年”更吉利,通常是白天先请教一下家族里的长者。至于他是如何知道的,我就不清楚了。那时候农户家里都没有电视,如果是上半夜“过年”吉利,那就在晚饭后不久进行,仪式完毕之后便早早睡觉;如果下半夜“过年”吉利,那就先睡觉,下半夜再起来进行。守岁都是大人的事情,我们小孩子是熬不住的。
近些年,“过年”仪式基本上都改在了午夜进行,春晚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家人就开始忙活着煮饺子。年夜饺子与平时吃的饺子所不同的是,其中一部分包进了硬币和红枣,吃到硬币象征着来年发财,吃到红枣象征着来年生活甜蜜……
最为复杂的当属诸多仪式和禁忌。
就禁忌来讲,首先是大年夜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即使讲好话,也不能大呼小叫;其次是水缸要满,锅里要添上水,箅子上要放上块年糕或豆腐“压锅”,灶前也不能空着,要堆上些煤或者柴禾,家里每个人的兜里还要揣上点儿钱……所有这些做法,都象征着与饮食起居有关的东西连年有余;另外,大年夜里灯不能熄,门不能锁,据说是为了祖先们互相串门儿拜年。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早已用上了电,但大年夜还是要点上蜡烛,那一夜,电灯反而成了辅助照明工具。
通常在吃年夜饭之前,没重要事情是不到院子里去的,据说大年夜里诸多凶神恶鬼(当然也包括传说中的“年”)会骚扰农家,人们这样做是为了趋利避害。煮年夜饺子之前,先要点上几个炮仗扔到院里,“啪啪”几声响过之后,就表示吓跑了所有的恶鬼……从那时起,人们才可以到院子里走动。饺子出锅之时还要在院里放一挂最响的鞭炮。对于午夜的这挂鞭炮,每家每户都特别在意。如果能够很流畅的响完,就预示着来年一切顺利,如果响到中途突然卡了壳,那么这家人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些压力……所以最好的鞭炮往往都是留在年夜里燃放。
祭拜仪式也很繁琐。“过年”时刻需要祭祀的神灵很多,除了祭拜祖先外,还要祭拜灶王爷、财神爷以及各路天神。
灶王爷从腊月廿三去天庭汇报工作,历时七天,至大年夜返回与家人一起过年,所以要在他面前焚香烧纸。财神爷主管着一家人来年的收入,人们自然也不敢怠慢,而且尤其重视,除了烧些纸钱香火,还要把事先叠好的金锞元宝之类奉献给他。对于所有的天神,都是在院子里祭拜。院内放一张桌子,摆上饺子、饽饽等供品,然后把家里最高的那一捆香(通常有80公分左右)一起点燃,再于桌前烧上一大堆纸钱……
除了祭拜这些冥冥中的神灵,人们还会在那一刻对现实中与自家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物件如汽车、大型机械、水井等进行祭拜。这些祭拜仪式同样都离不开焚香烧纸,磕头作揖,口诵吉言……
我小的时候,对这些祭拜仪式感到很神秘,而且敬畏有加。等长大以后才逐渐明白,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祝福,对福寿平安的一种期盼,对五谷丰登的一种向往,是人们对农耕时代祭祀习俗延续和发展……随着父母年事日高,手脚也变得不太利落,再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主动去帮着他们。毕竟是在三更半夜动烟火,安全还是最重要的。我这样去做,自己也放心了,父母也高兴了,过年不就是为图个其乐融融吗?
所有祭拜仪式都结束后,晚辈就开始给长辈们磕头了。自我懂事起,我每年都会在大年夜给父母磕头,以表示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感激。结婚后,妻子也跟我一起给父母磕头,虽然父母每次都拦着不让她跪下,但头还是在几番推让之中磕完了。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只有过门的媳妇才能磕头,未出阁的闺女是从来不磕头的,有俗语道“闺女的头贵如牛”,于是,待字闺中的姑娘因此而享有豁免权。
头磕过,年夜饭吃过,家中的老人就会给小辈们“开赏”,也就是给压岁钱。一般刚过门的新媳妇,在第一年给公婆磕头时也会得到压岁钱,再往后,每年的磕头就成了一种礼节。而孙辈们,只要是过年,爷爷奶奶从不会让他们的希望落空。
最后剩下来的时间里,人们会把新衣服准备好,稍事休息,就等着初一早晨穿上去拜年了……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请财神的仪式和时间上差异很大,就我家乡来讲,请财神仪式是在年除夕晚饭后进行,而且通常以单个家庭为单位,鲜见有整个家族一起请的。
除夕的晚饭千篇一律,都是吃饺子。饺子下肚之后,家里的男人们就要去请财神了。冬日天短,晚饭之后已是黑灯瞎火,所以请财神仪式常常是摸黑进行。
仪式并不复杂,只需带上些纸钱和鞭炮,来到家门外的大路上,朝着财神所在的方位焚烧掉燃放掉即可,当然,跪下磕个头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定要念上句“请财神到我家过年”之类的话语。至于说到财神的方位,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它为什么每年都要发生变化,我想这大概跟它所对应的星宿有关系吧。财神的方位可以从祭灶时贴在灶台上方的那张灶王像上查到,看清楚后,就可以直接朝着那个方向去迎接了。
财神请到后,就回到家中供奉财神的屋子,在财神挂像前点上香火。财神前焚香与别处有所不同,其它地方都烧三炷,而这里却是五炷,我小时候听说,五炷香象征着“五路财神”。
财神在民间信仰中有文武之分。文财神多指比干和范蠡,武财神多指关羽和赵公明。我们乡下大多供奉赵公元帅赵公明,这是我从观察神像中得知的,因为在他的画像周围还有四个人物,我想这应该就是《封神演义》中说到的由他统领的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位神仙了。他们五人合在一处,也正好吻合了我小时候听来的“五路财神”之说。
值得一提的是,财神是只请不送的。有些做买卖的农户家里常年都供奉着财神,一年当中的大小节日都会烧香祭拜一下。那么财神既然常驻家中,为何还要年年去请呢?我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年夜与年夜饭
家乡的年夜饭是清一色的饺子,而且一个晚上就要吃两顿。第一顿就是当天的晚饭,在一阵鞭炮声中,饺子出锅。最先盛出来的饺子要摆到供奉祖先的桌上,同时要在桌上焚香,桌前烧纸。待这些事情做完之后,一家人方可坐下来用餐。
第二顿饺子才是名副其实的年夜饭,但同样是吃饺子,内容和仪式却大有不同。这顿饺子一般在午夜时分吃,那一刻才被乡亲们认为是真正在“过年”。
记得小时候举行“过年”仪式,有时在上半夜,有时在下半夜,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时辰的吉凶来定。究竟在哪个时辰“过年”更吉利,通常是白天先请教一下家族里的长者。至于他是如何知道的,我就不清楚了。那时候农户家里都没有电视,如果是上半夜“过年”吉利,那就在晚饭后不久进行,仪式完毕之后便早早睡觉;如果下半夜“过年”吉利,那就先睡觉,下半夜再起来进行。守岁都是大人的事情,我们小孩子是熬不住的。
近些年,“过年”仪式基本上都改在了午夜进行,春晚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家人就开始忙活着煮饺子。年夜饺子与平时吃的饺子所不同的是,其中一部分包进了硬币和红枣,吃到硬币象征着来年发财,吃到红枣象征着来年生活甜蜜……
最为复杂的当属诸多仪式和禁忌。
就禁忌来讲,首先是大年夜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即使讲好话,也不能大呼小叫;其次是水缸要满,锅里要添上水,箅子上要放上块年糕或豆腐“压锅”,灶前也不能空着,要堆上些煤或者柴禾,家里每个人的兜里还要揣上点儿钱……所有这些做法,都象征着与饮食起居有关的东西连年有余;另外,大年夜里灯不能熄,门不能锁,据说是为了祖先们互相串门儿拜年。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早已用上了电,但大年夜还是要点上蜡烛,那一夜,电灯反而成了辅助照明工具。
通常在吃年夜饭之前,没重要事情是不到院子里去的,据说大年夜里诸多凶神恶鬼(当然也包括传说中的“年”)会骚扰农家,人们这样做是为了趋利避害。煮年夜饺子之前,先要点上几个炮仗扔到院里,“啪啪”几声响过之后,就表示吓跑了所有的恶鬼……从那时起,人们才可以到院子里走动。饺子出锅之时还要在院里放一挂最响的鞭炮。对于午夜的这挂鞭炮,每家每户都特别在意。如果能够很流畅的响完,就预示着来年一切顺利,如果响到中途突然卡了壳,那么这家人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些压力……所以最好的鞭炮往往都是留在年夜里燃放。
祭拜仪式也很繁琐。“过年”时刻需要祭祀的神灵很多,除了祭拜祖先外,还要祭拜灶王爷、财神爷以及各路天神。
灶王爷从腊月廿三去天庭汇报工作,历时七天,至大年夜返回与家人一起过年,所以要在他面前焚香烧纸。财神爷主管着一家人来年的收入,人们自然也不敢怠慢,而且尤其重视,除了烧些纸钱香火,还要把事先叠好的金锞元宝之类奉献给他。对于所有的天神,都是在院子里祭拜。院内放一张桌子,摆上饺子、饽饽等供品,然后把家里最高的那一捆香(通常有80公分左右)一起点燃,再于桌前烧上一大堆纸钱……
除了祭拜这些冥冥中的神灵,人们还会在那一刻对现实中与自家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物件如汽车、大型机械、水井等进行祭拜。这些祭拜仪式同样都离不开焚香烧纸,磕头作揖,口诵吉言……
我小的时候,对这些祭拜仪式感到很神秘,而且敬畏有加。等长大以后才逐渐明白,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祝福,对福寿平安的一种期盼,对五谷丰登的一种向往,是人们对农耕时代祭祀习俗延续和发展……随着父母年事日高,手脚也变得不太利落,再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主动去帮着他们。毕竟是在三更半夜动烟火,安全还是最重要的。我这样去做,自己也放心了,父母也高兴了,过年不就是为图个其乐融融吗?
所有祭拜仪式都结束后,晚辈就开始给长辈们磕头了。自我懂事起,我每年都会在大年夜给父母磕头,以表示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感激。结婚后,妻子也跟我一起给父母磕头,虽然父母每次都拦着不让她跪下,但头还是在几番推让之中磕完了。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只有过门的媳妇才能磕头,未出阁的闺女是从来不磕头的,有俗语道“闺女的头贵如牛”,于是,待字闺中的姑娘因此而享有豁免权。
头磕过,年夜饭吃过,家中的老人就会给小辈们“开赏”,也就是给压岁钱。一般刚过门的新媳妇,在第一年给公婆磕头时也会得到压岁钱,再往后,每年的磕头就成了一种礼节。而孙辈们,只要是过年,爷爷奶奶从不会让他们的希望落空。
最后剩下来的时间里,人们会把新衣服准备好,稍事休息,就等着初一早晨穿上去拜年了……
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dongsky.cn/show_1423.html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