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我们脑海中渐渐逝去的记忆
昌邑大集已被迁移到一个城里人看不到的位置,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想一想往年的年根大集,集市上人山人海,形成两三里地的长龙,场面何其热闹。现在每逢农历二、七,看到大湾崖的胡同里挤满了卖“盗版”自行车的,才恍然间明:原来今天是“城里集”。
小城东北的五里村,现今已无限接近于县城,启集之事应运而生,可成为大集之缩影。但由于各种原因,五里集不能逢二七,于是改为三八。以前听人们开玩笑说:真奇怪,年年辞灶眼上柳疃集!现在不光眼上柳疃集,还眼上五里集了。
我出生在山东昌邑双台乡角埠村,并在村里呆了好多年,到了每个月的一六,大人们总是带着我去赶集,买菜买肉,买我们小孩子爱吃的各种糖果,修理农具,维修家里的锅壶器具等等。记忆中的角埠集,很小,有人戏称是“露水集”,也许是村小,也许是人少,但是就是这个小小的露水集上,也能够满足全村以及周围村庄的群众的衣食住行的简单采购。记得小时候,在集的前一天,就看见商人们远远的来了,用石头占好地方,第二天直接来摆摊设点。那时候,顽皮的我们,喜欢给人家把地方弄乱了,不过呢,善良的商人们也不去计较,按照大体的位置,摆下摊点就开张了。大集开始的很早,结束的也早,到了十点多钟的时候,也就渐渐的散去了。很想念那时出门就是集的感觉,想念和几个伙伴手拉手钻人空子的情景,那时用家长给的二毛钱买包瓜子或是买个棕子,就开心得不得了了,于是盼山就像盼年。
我们双台一带,的集市是
1/6:角埠、徐林庄
2/7:兴福(位于昌邑寒亭交界处,也不会和老城里大集冲突)
3/8:活埠,也就是乡政府驻地大集
4/9:双台村、东永安
5/10:西永安、候富庄
我只是有代表性的列举了几个,其实从这些集的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来,都是在一个乡镇的不同地方,时间上根本就不会冲突,而且做到了让每个村庄周围连续五天都有集赶。根本不用担心买不到东西,以双台乡渔埠村为例,该村没有大集,但是周围的角埠、永安、兴福等大集,也够赶的了。
当然,其它地方的集市也会以县、镇、乡为中心,合理地分布着--这是自古形成的民风民俗,包含着我们传统的经济和文化。
现在交通方便,地域被车轮减小,时间被油门缩短。网友“堂主”说,他开车从卜庄过辛隅回昌邑,一路上竟然过了三个集市,依次是卜庄、姚家郜、辛隅,这三个集亦分属于三个乡镇。在古代一天赶仨集,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新增了不少集市,如五里集,斜子集等,让昌邑地儿的集更加多了,活跃了地方经济。只时有时开车到一个陌生地方,不小心进入集市,还真不好出来。
众多的大集,形形色色,随着行政区划的增大,集市也大了许多,记忆中的昌邑大集,是在利民街、城里街、解放路上,那熙熙攘攘的人,那形形色色的叫卖已经成为了上个世纪的风景了
昌邑的大集在某些人的一手策划下,成为了历史!也许过去了多少年,我们说起大集,谁也不会忘记,2006年的那个冬天,伴随着市委市政府南迁的脚步,昌邑大集远离了县城,远离了逢集必赶的县城人。
走了,走了
1999年,在某人的策划下,大集告别了街道,来到了天水市场,渐渐的失去了一些味道,2006年,在另一拨人的策划下,大集告别了人们渐渐习惯的天水市场,来到了十里外的大营,开始从城里人的视线中消失……
消失的不仅仅是大集,还有人们对那些风俗的怀念,以及对置民俗风情于不顾而大肆破坏的纸上谈兵者!
可悲!!!
发一张图片,纪念离开了我们的大集。
小城东北的五里村,现今已无限接近于县城,启集之事应运而生,可成为大集之缩影。但由于各种原因,五里集不能逢二七,于是改为三八。以前听人们开玩笑说:真奇怪,年年辞灶眼上柳疃集!现在不光眼上柳疃集,还眼上五里集了。
我出生在山东昌邑双台乡角埠村,并在村里呆了好多年,到了每个月的一六,大人们总是带着我去赶集,买菜买肉,买我们小孩子爱吃的各种糖果,修理农具,维修家里的锅壶器具等等。记忆中的角埠集,很小,有人戏称是“露水集”,也许是村小,也许是人少,但是就是这个小小的露水集上,也能够满足全村以及周围村庄的群众的衣食住行的简单采购。记得小时候,在集的前一天,就看见商人们远远的来了,用石头占好地方,第二天直接来摆摊设点。那时候,顽皮的我们,喜欢给人家把地方弄乱了,不过呢,善良的商人们也不去计较,按照大体的位置,摆下摊点就开张了。大集开始的很早,结束的也早,到了十点多钟的时候,也就渐渐的散去了。很想念那时出门就是集的感觉,想念和几个伙伴手拉手钻人空子的情景,那时用家长给的二毛钱买包瓜子或是买个棕子,就开心得不得了了,于是盼山就像盼年。
我们双台一带,的集市是
1/6:角埠、徐林庄
2/7:兴福(位于昌邑寒亭交界处,也不会和老城里大集冲突)
3/8:活埠,也就是乡政府驻地大集
4/9:双台村、东永安
5/10:西永安、候富庄
我只是有代表性的列举了几个,其实从这些集的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来,都是在一个乡镇的不同地方,时间上根本就不会冲突,而且做到了让每个村庄周围连续五天都有集赶。根本不用担心买不到东西,以双台乡渔埠村为例,该村没有大集,但是周围的角埠、永安、兴福等大集,也够赶的了。
当然,其它地方的集市也会以县、镇、乡为中心,合理地分布着--这是自古形成的民风民俗,包含着我们传统的经济和文化。
现在交通方便,地域被车轮减小,时间被油门缩短。网友“堂主”说,他开车从卜庄过辛隅回昌邑,一路上竟然过了三个集市,依次是卜庄、姚家郜、辛隅,这三个集亦分属于三个乡镇。在古代一天赶仨集,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新增了不少集市,如五里集,斜子集等,让昌邑地儿的集更加多了,活跃了地方经济。只时有时开车到一个陌生地方,不小心进入集市,还真不好出来。
众多的大集,形形色色,随着行政区划的增大,集市也大了许多,记忆中的昌邑大集,是在利民街、城里街、解放路上,那熙熙攘攘的人,那形形色色的叫卖已经成为了上个世纪的风景了
昌邑的大集在某些人的一手策划下,成为了历史!也许过去了多少年,我们说起大集,谁也不会忘记,2006年的那个冬天,伴随着市委市政府南迁的脚步,昌邑大集远离了县城,远离了逢集必赶的县城人。
走了,走了
1999年,在某人的策划下,大集告别了街道,来到了天水市场,渐渐的失去了一些味道,2006年,在另一拨人的策划下,大集告别了人们渐渐习惯的天水市场,来到了十里外的大营,开始从城里人的视线中消失……
消失的不仅仅是大集,还有人们对那些风俗的怀念,以及对置民俗风情于不顾而大肆破坏的纸上谈兵者!
可悲!!!
发一张图片,纪念离开了我们的大集。
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dongsky.cn/show_736.html
0条评论